第766章:本朝的底层社会
作者:
三藏大师 更新:2024-05-15 03:44 字数:3126
多少罪恶,都是在阳光的掩映之下肆意横行。多少烈士良臣,往往死于阴暗之中射来的冷箭。本朝如此,历朝历代也都是如此,大汉的京师洛阳城,表面上看来古井无波,一如既往,可是有多少暗流在黑暗中迅速汇集,从一条条的小溪汇成了滔天的洪水,等待最后的致命一击。每当朝廷艰难之时,国事日衰之世,必然会出现许多卖主求荣的小人,这便是天命。
比起洛阳城中暗地里的暗流涌动,小民百姓们倒没有受到什么影响,他们一如既往地平静地生活着,无喜也无忧,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。对于清流儒生们来说,这大概便是儒家所谓的大同社会吧。“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,选贤与能,讲信修睦??????是谓大同。”
可是小民百姓们却没有那么高的觉悟,一日不做营生,一日便要挨饿,为了填饱肚子,再累也要去受苦。打仗也好,不打仗也罢,终归是要过去的,无论谁输谁赢,总会有尘埃落地的那一日。虽然从内心来讲,他们是希望大司马打赢的,可是希望不等于现实,唯有努力力田,做好自己的营生,才能助大司马一臂之力。“一如既往,莫信谣言。”这才是正路儿。
在国子监和京师大学堂中,仍然充斥着莘莘学子们郎朗的读书声,还有教习们的讲课的声音。这些教习们的声音各有特色,或者抑扬顿挫,充满感情,或者冷峻威严,如同金石一般。一切都表明,无论小民百姓,还是儒生士子都没有受到大的影响,至少表面上没有。
京师大学堂内,一间轩敞阔大的教室内,客座教习御史中丞徐庶正在侃侃而谈。这是京师大学堂的老传统,将一些资深人士聘为客座教授,让他们向这些学生们传授自己一生的经验之谈。比起日常枯燥的学习,这种讲习一向是最受欢迎的,教室中常常人满为患,挤得水泄不通。徐庶今日所讲的题目是“本朝的底层社会”,这是一个大偏门儿,因而极受欢迎。对于这些莘莘学子们来说,底层社会是极其神秘的,它意味着朱家郭解和一诺千金。
“刚才我讲了,亭的职责有很多,最主要的便是维持本朝底层社会的正常运转。那么,亭长这个芝麻绿豆官儿都要做什么呢?其一,便是管理传舍。黄霸为颍川太守,使邮亭乡官皆畜鸡豚,以赡鳏寡贫穷者。其二,便是负责百姓徭役和刑徒的解送。高帝曾为泗水亭长,‘常繇咸阳’,这里,繇通徭,是押送服徭役的百姓去咸阳。又‘以亭长为县送徒郦山’这里的徒,便是服徒刑的犯人,这些都是煌煌青史记录在案的。除此之外,还有很多职责。”
徐庶剑侠出身,后来才开始读书,对于本朝的底层社会非常了解,人情世故也是熟透。他信马由缰娓娓道来,其间旁征博引,语言浅显,诙谐幽默,讲得引人入胜。刹那之间,便立刻征服了在场的数百位儒生士子,所有人都听得聚精会神,津津有味,眼睛都不眨一下。
“徐中丞,既然有了三老,为什么还要设立亭这个机构?这不是有些说不通吗?”一个青年世子朗声问道。“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,足以见得,你对本朝的典章制度是下过功夫的。”徐庶微笑着表扬了他一句儿,挥手示意他坐下。青年士子满脸通红,满腔激动地坐下了。
“三老政治,其实是官府和朝廷之间相互妥协的产物,也是黄老政治的产物儿。而亭则不然。他是独立于本朝三老政治之外的,是另一套班子。以三老为主的乡村机构负责管理乡村,管理乡村之后所产生的结果,比如赋税的递解、徭役和刑徒的押送这些,都是由亭来负责的。本朝大城市的商业区,被称为‘市’,便是由‘市亭’管理的,“市亭”外,又有‘街亭’和‘都亭’,洛阳二十四街,街二亭;十一城门,门一亭。我这么说讲,你们懂了吧。”
“懂了!”数百个儒生士子一起朗声应道,徐中丞的讲解,使他们有茅塞顿开之感。“讲完了三老政治和亭的作用,下面便要开始讲本朝的底层社会了。众所周知,对于乡村而言,土地,尤其是肥沃的土地,是最珍贵的。为了表达对土地神的崇敬和祭祀,便有了‘社’。《左传&>&>昭公二十九年:“社稷五祀,是尊是奉……后土为社;稷,田正也。”后土便是土地神,对土地神的祭祀称为“社”。《诗经?小雅?甫田):“以我齐明,与我牺羊,以社以方。我田既臧,农夫之庆。”社神便是整个聚落的保护神,久而久之,里社变成了组织。”
“始皇帝统一六国之后,更定新法,里社已经取消,可是社祭仍在。‘大夫以下,谓下至庶人也。大夫不得特立社,与民族居,百家以上,则共立一社,今时里社是也。’这里的里社,是民间的私社,所需费用则由里中居民分摊。由此引起的民间结社,都是私社。”
“里社,便是本朝最早的民间底层社会组织,虽然是私社,却是得到朝廷和官府支持的。还有一些秘密结社的私社,或是违法乱纪的私社,朝廷的态度很坚定,那就是一律禁止。秦律之中有一条:贼入甲室,贼伤甲,甲号寇,其四邻、典、老皆出不存,不闻号寇,问当论不当?审不存,不当论;典、老虽不存,当论。这里说得其实是一个秦律中的法条儿。”
一说到法条,数百个儒生士子立刻便打起了十二分精神,这样理论联系实际的现场讲解,他们以往听到的很少。当朝御史中丞亲自讲解的,更是弥足珍贵了。这个法条大家都读过,这里‘号’是呼号之意,论是论处之意。发条中所蕴含的意思,众人都也都清楚明白。
可是徐中丞却有更深的解释。“有贼进入甲家,将甲杀伤,甲呼喊有贼,其四邻、里典、伍老都外出不在家,没有听到甲呼喊有贼,问应否论处?四邻确不在家,不应论处;里典、伍老虽不在家,仍应论罪。伍老读作伍、老指的是伍老和里中父老,是两拨人儿。”
说到这里,徐庶笑着看了看大家。“律令之中,为什么要将里中父老包括进去?原因很简单,里社的职责之中,敦教化,助农桑,捕盗是最要紧的三条儿。若是以不闻号寇为名,藏匿不出,便是失职!”“噫!”儒生士子们一起动容了,原来如此!本朝的律法沿袭秦律,读来并无大碍,却体会不到其中的深意。今日徐中丞一讲,其间的关窍儿便立刻明了于胸了。
“诸君将来都是要入仕的,一旦做了官吏,便要为小民百姓们着想,一出一入之间,差之毫厘谬以千里,不可不慎呀!”徐庶慨然叹道,他想起了自己早年的经历,也不禁有些嘘唏了。“本朝的底层社会之中,有若干合法的甚至是非法的组织,下面我一项项来讲。”
“这第一种,便是百姓协作力田的组织,谓之田社,本朝底层称之为‘街弹’。本朝的耦耕,也就是牛耕犁耕,需要“二牛三人。每当春秋耕种之时,你家出犁,我家出牛,他家并无牛犁,却人丁旺盛,便只需出青壮便可。如此一来,便都能不误农时,谓之‘使相佐助’。”
“百姓力田,有忙闲之分,农忙之时,脸朝黄土背朝天,力尽不知夏日长,是非常辛苦的。待到农闲之时,便百无聊赖,无事可做,长此以往,便会作奸犯科。于是乎,便有人趁着农闲之时,合伙儿贩运货物赚取微利,这便是利用车马、耕牛、舟船合力贩运的‘运社’。”
里社和运社,儒生士子们都听过,还有一部分出身贫寒的甚至亲身经历过,如今听徐庶如此一说,心中便顿时知己之感。想不到徐中丞竟然对本朝的底层社会如此清楚明白,可以想见,他的底层生活是何等颠沛流离,何等艰辛了。既然徐中丞能得富贵,我们难道就不能吗?一时之间,众人心中动着数般心思,想着自己的大好前程,不觉都有些陶陶然了。
“这第三种社,便是为了应付徭役和赋税,应对灾荒而由百姓自发组织的各种社,乡间称之为‘惮’。比如‘正卫惮’,所谓的正卫,便是本朝律法规定的兵役之一。‘民年二十三为正,一岁为卫士,一岁为材官、骑士,习射御骑驰战阵。’加入‘正卫惮’的百姓,只需缴纳一定数量的代役钱,就可以不必亲身服役,而由官府用钱雇人代服兵役。”
说到这里,徐庶略略顿了顿,终于还是继续讲下去了。“秦末乱世之时,武帝征匈奴之时,都曾大发兵役,最后全身而归者,十不存一。故尔,民间视兵役为畏途,为保性命,宁愿多出钱财,雇人代服兵役。好的官员,将‘正卫惮’所得用于放贷取息,以利百姓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