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56章:陈元方顺天应人
作者:三藏大师      更新:2024-05-15 03:45      字数:3206
  当今天子刘协的死讯,很快就被洛阳朝廷有意识地散布出来了。随之而来的,自然是十二月二十日的盛大葬礼,还有正旦之日,孝怀皇帝世子刘熙枢前继位,改元建安一事。在朝廷的宣诏使臣快马加鞭,到达天下诸侯驻节之地之前,暗藏在洛阳城中的密探,早就用鹰信将这些消息发出了。是否参加孝献皇帝的盛大葬礼,还有是否承认吕布政权,立刻就成了天下诸侯府邸之中议论纷纭的大事儿。接到确切消息之后,诸侯们立刻召集智囊,商讨对策。
  可是,就在诸侯们议论纷纭,举棋未定之时,有一人却从颍川启程,赶赴洛阳城了。此人,就是新任侍中、大司马长史陈群之父,陈纪。陈纪,可是本朝儒林的大人物儿。他出身于本朝四大世家之一的颍川陈家,与汝南袁家、弘农杨家、颍川荀家并称为本朝四大世家。
  陈姓,最早出自妫姓或姚姓,是舜帝的后裔。舜帝,黄帝八世孙,生于姚地,以地取姓为姚,有虞氏,名重华,字都君,谥曰“舜”。这里有个问题,舜帝,姚姓,为什么又是有虞氏呢?很简单,万户侯蔡邕曾云:姓者,统其祖考之所自出;氏者,别其子孙之所自分。
  《通志?氏族略》曰:三代(夏商周)以前,姓氏分而为二,男子称氏,妊人(女子)称姓。氏所以别贵贱,贵者有氏,贱者有名无氏。姓所以别婚姻,故有同姓、异姓、庶姓之别。氏同姓不同者,婚姻可通;姓同氏不同者,婚姻不可通(天下同姓是一家,故而同姓不婚)。三代之后,姓氏合而为一,皆所以别婚姻,而以地望明贵贱。这,便是姓氏之别。
  上古时期,最为著名的有八姓:姬、姚、妫、姒、姜、嬴、姞(ji)、妘(yun)。
  黄帝住姬水之滨,以姬为姓,史迁在《史记.五帝本纪》中说:“黄帝二十五子,其得姓者十四人。”《三语》中胥臣解释说:“黄帝之子二十五宗,其得姓者十四人,为十二姓,姬、酉、祁、己、滕、箴、任、荀、僖、姞、儇、衣是也。惟青阳与夷鼓同己姓。”
  后来的五帝少昊、颛顼、喾、尧、舜以及夏禹、商族的祖先契、周族的祖先农神后稷等,都是黄帝的后代。后稷承继姬姓,他的后代建立了周朝。周初周天子姬发大封诸侯时,其中姬姓国五十三。由姬姓衍化出四百一十一姓。黄帝之所以为中华始祖,最初的根源就在于此。
  炎帝居姜水之旁,以姜为姓,后来衍生出吕姓、谢姓、齐姓、高姓、卢姓、崔姓。妘起源于帝喾高辛氏;嬴起源于少昊金天氏; 姚 、妫同源,都是起源于帝舜;姒起源于大禹。祝融之后,为己、董、彭、秃、妘、曹、斟、芈等八姓,史称祝融八姓。
  据《通志?氏族略》记载:周武王灭纣,建立周朝以后,找到舜的后人陈胡公虞满,封他在陈地,建立了陈国。虞满子孙有以国为姓的,即成为陈姓。胡公满传至十世孙陈完,陈国内乱,陈厉公的儿子陈完怕株连自己,出奔到齐国,以故国为氏,称陈氏, 后改为田氏。到十代孙田和时,废齐康公而自立为齐太公,并受到周王朝和诸侯列国的承认。
  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“田代齐姜”。后来,齐王建时,齐国为秦所灭,齐王建三子:升、桓、轸。升、桓改姓王氏,其后代即王莽一族。轸奔楚为相,后迁入颍川,田轸复姓陈。自秦汉以来,由田姓复姓归宗的颍川陈氏一支,在中国历史上十分显赫,繁衍极盛,播迁极广。
  陈胡公满的子孙,除了陈完这一支主系外,还有三支。一是陈哀公之子陈留,避居陈留。二是陈湣公之长子陈衍,避居阳武户牖。三是陈湣公次子陈全温之后的陈引奇,居于固始,后因无子,便以颍川陈寔为嗣子,遂融入颍川陈氏。陈寔,就是颍川陈家的第一代。
  陈寔,字仲躬,颍川许县人。陈寔出身微寒,起家任都亭佐,转为督邮,迁西门亭长,四为郡功曹,五辟豫州,六辟三公,再辟大将军府。司空黄琼辟选人才,补闻喜县令,治理闻喜半岁;复除太丘长,后世称为“陈太丘”。其子陈纪、陈谌并著高名,时号“三君”。他以清高有德行,闻名于世,与钟皓、荀淑、韩韶合称为“颍川四长”。
  陈寔家境贫寒,去拜访名士荀淑的时候,叫长子陈元方拉车,幼子季方执杖车后跟从,孙子长文年幼坐在车里。到了荀家,荀淑设宴招待他们,荀家八龙一个给他们开门打帘,一个行酒,其他的六龙轮番布菜。这一道独特的风景成为当地的奇闻,人们甚至给这父子三个画像后广为传诵,说他们出行是“真人东行”,尊称他们父子三人为“三君”。
  六年前,也就是中平四年,陈寔在家中逝世,享年八十四。谥号文范先生,葬于郎城。
  陈寔生有六子:陈纪、陈政、陈洽、陈谌、陈信、陈光,长子、四子最为杰出。
  四子陈谌(chen),字季方,与兄陈纪齐德同行,父子三并著高名,世称“三君”。多次同时受到朝廷的辟召,同时旌命。羔雁成群,当世荣之。陈谌曾任司空掾,可惜很早就去世了。在本朝的儒林之中,有关父子三人的轶事典故极多,有关陈谌的有两条。
  其一,陈谌设喻答客问。
  客有问陈季方:“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,而荷天下重名?”季方曰:“吾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,上有万仞之高,下有不测之深;上为甘露所沾,下为渊泉所润。当斯之时,桂树焉知泰山之高、渊泉之深?不知有功德与无也。”
  其二,元方季方。
  陈元方子长文,有英才,与季方子孝先,各论其父功德,争之不能决。咨于太丘,太丘曰:元方难为兄,季方难为弟。意指两人难分高下。后称兄弟皆贤为“难兄难弟”或“元方季方”。
  陈老爷子一生最得意的事情,应该是生了陈元方和陈季方这么两个才学见识都非常高明的儿子,并且这两个儿子又给他生了很出色的孙子,陈家可谓满门俊才。某天,元方的儿子长文和季方的儿子孝先争吵,各自夸耀自己的父亲的功业德品高,吵了好久争不出胜负,这两个娃娃跑到爷爷陈太丘那里,要老爷子下结论。没想到老爷子不紧不慢地说:“论学识品行,元方和季方各有所长,互为兄长,难以分出高下优劣啊!”
  每当讲论至此之时,蔡侯爷便会大发感慨:“可惜陈季方死得早了,否则必是儒林领袖。”
  陈纪,字元方,颍川许县人,今年已经六十七岁高龄了。与弟陈谌俱以至德称,兄弟孝养,闺门雍和。与父亲陈寔和弟弟陈谌在当时并称为“三君”。遭父丧,哀痛呕血豫州刺史表上尚书,绘象百城,以励风俗。遭党锢后,累辟不就。董卓入洛阳,就家拜五官中郎将。纪不得已而到京师,累迁尚书令。后来,看到董卓横暴,多行不义,故尔弃官回乡居住。
  如今,名满天下、硕果仅存的“三君”之一,陈纪陈元方,在儿子陈群的陪伴之下,终于从颍川启程,赶赴大汉的京师洛阳城了。这个消息一传出来,从颍川到洛阳的官道旁边儿,立刻就人山人海了,挤满了清流名士、儒生士子,人人都想见一见名满天下的陈元方。
  从颍川郡的许县赶赴大汉的京师洛阳城,先要北上,取道颍阴、新郑、管城,然后折而向西,经过荥阳、成皋、偃师诸城,才能到达洛阳。沿途有六百多里,虽然陈纪所乘的是工曹篆为大司马吕布特制的八宝辒辌车,可是毕竟年纪大了,一路迤逦行来,还是颇为辛苦。
  自从接到从洛阳城传来的紧急鹰信,得知当今天子刘协已经薨了之后,陈纪立刻就在家中举哀,立刻更换了最重的孝服“斩衰”,同时命令全家服丧。一路之上,他谨守古礼,一言一行,都足以为士林楷模。可是在私下里,他和儿子陈群议论之时,才稍稍流露出真意。
  “长文,此次孝献皇帝不幸驾崩,虽然有孝怀皇帝世子刘熙继承天子之位,可是,这汉室的天下,大概也只有这一代喽。我观大司马,是一个热血男儿,他未必有登基为帝、改朝换代的意思。可是,昭懿夫人严嫣却酷似高后,我想大概是要补齐大司马的不足之处吧。”
  “再加上大司马麾下旧部,以及左右近臣的撺掇,大司马若是不称王加九锡,恐怕也不能安诸臣之心。如此看来,大司马称温王,已然是板上钉钉儿的事儿了。既然如此,我颍川陈家就不能不挺身而出,以为士林楷模喽。康成先生尚且如此,我颍川陈家又岂能落后呢?”
  陈纪终于说完了,他徐徐饮了一口茶,看向陈群。“父亲所言甚是!以康成先生的法眼,岂能看不清时势?既然如此,顺势而行,便是顺天应人。依孩儿之意,父亲应该单独上疏,请朝廷封大司马为温王,并加九锡。”陈群拱手说道。“此言大善也!”陈纪抚掌大笑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