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生在夫君登基前/碎金 第242节
作者:袖侧      更新:2024-05-16 02:26      字数:2274
  三郎饮下杯中酒:“好。”
  二人起身,欲要离去。
  在迈出门槛前,叶碎金回身看去。
  三郎顺着她的视线望去。
  斜射的阳光里尘埃飞舞,木架一层一层,空荡荡,不知道她在看什么。
  可在叶碎金的视野里,看到的全是牌位。
  叶长钧,叶长铭,叶长霖,叶长修,叶长诣。
  她视线到哪里,哪个牌位就如烟一般消失。
  最后,叶碎金转身。
  木架空空。
  叶碎金迈出了门槛,有侍从从外面关上了大门。
  一国之庙,高而深,森而寒,静待着未来,被填满的一天。
  正旦,女帝登基。
  第170章 新立
  新年正旦之日, 中原王登基称帝。
  看似匆忙,其实并不匆忙。
  早在叶碎金入主京城称王的时候,这一切就已经在准备中了。
  登基大典, 举办得从从容容, 威严肃穆, 庄重辉煌。
  北方,终又新立一国。
  文臣呈上来的国号之选,叶碎金没有犹豫地选择了“穆”。
  是的, 仍然是穆。
  这本就是,叶碎金选中的。
  前世是, 今生也是。
  大穆, 是叶碎金的大穆。
  大典之上,叶碎金服衮衣,日、月、星辰、山、龙、华虫、宗彝、藻、火、粉米、黼、黻十二章穿在身。戴冠冕,天圆地方十二旒。
  这一世, 不是翟衣。
  也没有人会再穿翟衣。
  于礼,不该直视天颜。
  但当礼成之时, 百官都忍不住抬起眼去看皇帝。
  皇帝代代有,女帝不常见。
  十二旒映得玉面生华, 十二章衮衣庄严不可侵,女帝美而威,贵而伟。
  视线扫过来, 凛凛然, 压得众人都低下头躬起身。
  段锦也躬下身去。
  内心感到迷茫。
  丹陛上的女帝, 与那一夜的人, 似是同一个人, 又不似同一个人。
  如此割裂。
  女帝登基的第二日, 宫城里就开始实行新的门规。
  从前皇宫是皇宫又不是皇宫。从建筑上说,它是皇宫。但从功能和规矩上说,它其实与从前的节度使府没什么区别。
  有一定身份的人都可以出入。
  凭脸。
  而今,皇宫成了真正的皇宫,再不能凭脸了。
  有职务的人凭腰牌,没职务的人需要提请通报。
  认牌不认人。
  “将军,请回吧。”御前侍从将段锦拦在了前殿与后宫的分隔之处,“若有事求见陛下,请往前面。”
  段锦将腰牌紧紧攥在手中,问:“冯稀元、桂四、宋豫和李卫呢?最近怎么没有看到他们几个?”
  侍从回答:“他们几个外放了。”
  新的皇帝,新的侍从,新的规矩。
  新侍从得到的命令是,没有人能成为规矩的例外。
  段锦转身离去。
  旁的人没觉得有什么不对,毕竟都是皇帝了,各种规矩自然该跟上。
  只有段锦知道,他失去了从前的特权。
  前殿与后宫隔开了,臣子有事,只在前殿和御书房面见禀报,后宫只对宗亲开放。
  段锦再也不能享有他独一无二的特权,直接去她的寝处见她。
  意味着,她切断了和他的私人关系。
  这从小到大,从孩童到少年到青年到将军的抚养、陪伴、教导、提携、指点的关系,到此结束了。
  以后,只有君臣,皇帝与将军。
  皇帝登基,当然不止这一点规矩上变化。
  首先一个,叶氏与叶碎金同宗的,五服以内为宗室。
  本家四叔、五叔、七叔、八叔皆为亲王。
  三郎、四郎、五郎、七郎、九郎、十郎从龙功大,亦为亲王。
  其余十一郎往下诸弟,为郡王。
  本家众姐妹无论出嫁与否,皆为郡主,其夫婿为仪宾。
  王者,可有一正妃二侧妃,皆入玉牒。
  四王叔想立个侧妃来着,叫四王妃追着打了半个王府,最后臊眉耷眼地没立。
  四王妃气得不行:“从来也没禁过你,养小妇就养小妇,立个鬼的侧妃。给个小妇行礼,恁地给孩子们添堵。”
  四王妃有两个亲王儿子、数个郡王孙子撑腰,除了皇帝,这世上已经没有怕的了。
  五郎虽有妾,但没立侧妃。
  三郎立了一个侧妃。便是他从荆南带回来的那个侍妾。
  她有儿子,旁人都觉得是母凭子贵。
  独王妃默默不语。
  本家的十二娘和姐妹们都做了郡主。
  裴定西的妻子本来血缘远,最多给个县君。但皇帝加恩裴定西,义兄之子封了侯,又特封了他的妻子做郡主。
  这个却是妻凭夫贵了。
  宗室都卸了军职,担些闲职。
  可以说是解甲归田了,从此以后,安享富贵。
  王叔都还没什么,毕竟从一开始,叶碎金便有意地压制长辈们的权力。
  但诸郎君征战沙场惯了,忽然闲下来,不免怅然失落。
  闲下来自然也不能躺尸,还是要做些事情的。
  最该做的便是生孩子,生儿子。
  女人一年最多生一胎,三年两胎已是高效了,所以要提高效率,就得有更多的女人。
  郎君们都添了妾,或至少房里人。
  宗室中出现了一种诡异的氛围。
  青壮王爷们都卯着劲生孩子,仿佛进入了一场看不见的竞赛。
  至于深层的原因是什么,每个人心里都明白,但没有人会诉诸于口。
  王爷们之间的较劲反而不是现在的焦点,朝堂上出现了较大的变动,才是人们更关注的地方。
  梁、晋皆承魏制,朝廷设中书、门下、尚书三省,尚书省之下又置吏、户、礼、兵、刑、工六部,各置尚书及侍郎,是为三省六部制。
  叶碎金也承袭了这个制度,在此基础上,做了改进。
  她将中书、门下、尚书三省合为一省,称中书门下,或可以只称中书,主政事,又可简称政事堂,是宰相办公,决策国家大事的地方。
  在叶碎金的构想中,宰相不能独,实际上越多越好。至少有两位,三到五位为佳。
  承魏、晋前制,尚书令、中书令、门下侍中皆不授人。杨先生任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,为国之宰相。辅佐帝王,统领百官。
  袁荀以门下侍郎参知政事,为次相。
  此为新贵。
  又有前晋遗臣,亦为次相。
  此是皇帝与旧势力的妥协。
  叶碎金的计划中,未来还会将财权从政事堂剥离,只现在新朝初立,暂还不能动,
  但军事权必须从政事堂独立出来。
  军事权从前归兵部,兵部在政事堂之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