顾二娘流放种田日常 第218节
作者:
湘也 更新:2024-05-17 08:54 字数:4519
幸好他们都支持自己来夏溪村找顾二娘,不仅让他穿着妥帖,还给了不少钱银。
秦四住下来吃好喝好,一边养伤,一边计划自己的未来。
等一旬过后,伤养好了,从铜镜里察觉自己气色不错,秦四这才放心地回平潭村去了。
秦家人见到秦四终于回来了,心情难免激动。
都等着秦四能够跟那顾二娘破镜重圆,秦四去得越久,那可能性才越大,不然,若是事情不成,他还不早早被人撵回来了?
此时见秦四终于回家了,脸色红润,意气纷发,让众人心里头的期盼更大了,围着他纷纷提问:“怎么样?你见着顾氏了?”
“顾二娘怎么说?”
“她对你好吗?”
秦四将在永昌县买回来的手信给放下,转了一圈,笑眯眯地。
回来之前,他不仅拿最后剩下的一点儿银子买了这些永昌县土产回来,还给自己做了一身新衣裳。
“好,我这些天,就是住在她那橘子林里头,好吃好住的,过得不错。”秦四道,“她果然是对我念念不忘,所以这些年都没想嫁人呢,你们不知道,她见到我的那一刻,有多激动得。”
“那她怎么不跟你过来看我们?”秦大奶奶有点疑惑。
“就是,想做咱们秦家的媳妇,不主动,那怎么行?”秦大太太长长舒了口气,忍不住端起架子来。
“可是,到底当初,咱们秦家对不起她。”
秦四一句话,让秦大太太跟秦三奶奶讷讷地对觑了一眼。
当初流放的时候,在青驿,那顾氏病危时,她们也确实,做得不怎么厚道。
“她还为那个生咱们的气吗?”秦三奶奶问,“她既是还生气,那我们给她道歉,总行了吧?”
“就是,这顾氏心胸怎么如此狭窄?”秦大太太也摇头,脸色难看,“做人要大气,做人媳妇更得看得开才是。”
“可,就因为这个,我说服了她许多次,她都放不下,而且说,要想跟她复合,得有条件。”秦四觑了家里头的人一眼,嗯咳一声,道。
“还得有条件?”
“什么条件?”
“她说如今我们秦家……不是,是我秦四,身份配不上她,若是想跟她再续前缘,让她做秦四奶奶的话,我好歹得要有功名在身。”
秦家人的视线齐齐看向了秦四。
“你说什么?”
“她当真的?”
“当真的,你们觉得,真以为,凭咱们眼下的身份地位,她还能心无芥蒂地愿意嫁进来吗?”
秦家人想想自家的境遇,沉默。
“若不是还念旧情,这些年实在放不下我,她还不愿意见我呢。”秦四暗中观察着众人的表情,再努力一把:“她说了,以前儿她嫁进秦家,是高嫁了,配不上我,但现在是秦家配不上她,但如果我能考中,她看在夫妻恩情上,还愿意跟我过。”
“她怎么知道你在考功名?”
“就是,你为何要告诉她这事?”
“那咱们夫妻俩,见面后事无巨细,无所不谈,我顺口说了自己考取了童生的事,很奇怪吗?”秦四竭力装着不心虚的模样,坦荡道,“以前她嫁进我们秦家,什么要求都没提过,她现在跟我就提这么一个条件,我能不答应她?”
秦家人均不作声。
“她说了,也不要求太高,要我表现自己求娶的诚意,考个秀才回来就成。”秦四继续道。
“若是考不上呢?”秦大奶奶问。
秦四一顿,看着自家大嫂:“大嫂,这她倒没说。”
“她若是实在忘不了你,那你就算考不上秀才,也愿意跟你才是?”秦三也问。
秦四不予置否,看着秦大太太:“阿娘,你就说,这秀才,我考是不考?”
“真是那顾氏提的?”秦大太太盯着秦四问。
秦四点头,“你们不信,大可以自己去建州找她亲自问问,就是……”
“就是什么?”
“就是,她如今时来运转,扬眉吐气,可能会,对你们,态度不甚好,你们别往心里头去就是。”秦四眼神飘忽,飞快地看了秦三一眼,又垂下头去。
“阿娘?”
所有人,都看着秦大太太。
秦大太太没有考虑多久,直直地看着秦四:“再送你去进学,这一次,你可要拼命给我考中?”
“阿娘,您放心,为了二娘,也为了那一大片橘子林的产业,我也定是要考中秀才的。”
秦四信誓旦旦,同时将他到墩子岛以及夏溪村的事虚构了一番,跟秦家人娓娓道来,惹得秦家几口蠢蠢欲动。
利欲熏心的他们,又因过去的所作所为而怕面对顾冉,甚至没想过去亲去夏溪村验证一番,一家子全心供送秦四继续进学念书,直到来年,秦四再次落第,以无颜相见为籍口时,起念头到夏溪村,才惊悉真相。
且不说秦四暗自得意,自己成功诓骗了阿娘跟三哥老老实实送银子与他进学,夏溪村,李骥终于回来了。
相比加害沈老爷一家子的,虽是苏州沈氏一族族长,但在当地并无太大实权,追杀沈老爷一家亦为私人恩怨,故而沈老爷很快解决族长□□之事,而后与沈二郎回夏溪村来,并跟沈大郎合计后,忙营生去了。
但李骥被栽赃陷害的案子,首先牵连到郑州府衙里掌官权的冯通判,其次谬作为他所杀的疑犯,亦牵涉到一件大案,最后要追查冯通判栽赃与李骥的动机,又要将冯多金本人的累累劣迹揭露出来,牵出萝卜带出泥,虽是一案却牵涉甚多,要查清查明,倒是花了比沈家更多的时间与精力。
幸而,最终,冯家在当地恃强凌弱,冯多金肆意欺辱人犯草菅人命,冯通判是非不分颠倒黑白,桩桩件件,都查了个明明白白,冯家倒了,冯多金死后亦被鞭尸,冯通判削官入狱,为人唾弃,李骥的冤情终得以洗清,赶在仲秋之前,急急回来建州。
李骥脱离罪籍,恢复清白之身,回到夏溪村后便在李家大摆筵席,请当初牵连受累的陆家,梁家以及罗家的人一起庆贺。
当然,吴村长,沈家跟顾冉裴六亦送了请帖。
作为李骥的东家,顾冉自然赏脸的。
赴宴的人多,李家足足摆了十围,大厝李坐不下,都摆院门外头去了。
幸而这个时候天气还热着呢,便是在大厝外头,也坐着舒服。
顾冉见均是与李家关系亲近的几家人,很识趣地坐到了屋外头的席面上,恰好跟沈家人同席,才意外发现,沈老爷跟沈大郎不知道什么时候,居然也回来村子了。
“沈老爷!”
“哎,顾东家,裴娘子,你们打从京城回来,咱们还是第一次见呢!”
沈老爷瞧着人开朗了许多,大概是不怕有人暗中买凶躲避刺客,不用提心吊胆,却是心宽体胖,恢复了精力,虽然这段时日都在外头奔波,但整个人看起来矍铄得很。
“对啊,沈老爷这些天在外头忙什么?大买卖吗?”
顾冉在墩子岛猫大厝总是见着去逗猫的娇娇,也跟陪她过去的沈太太跟沈大奶奶交际上了,知道沈老爷原来在苏州是做绸布生意的。
营生还摊得挺大,所以才在短短几年间就攒下了不小的家产。
如今凶险过去了,怕是沈老爷带着沈大郎继续做这营生了,不知道沈家会不会考虑搬回苏州去。
听顾冉说大买卖,沈老爷笑了起来,“说到这个,顾东家,咱稍后倒是想跟你聊一聊。”
“聊什么?”
“便是大买卖。”沈老爷爽快道。
等次日沈老爷当真到顾家小厝来聊的时候,顾冉才知道,沈老爷带着自家长子果然重新做起了苏绸的买卖,不过,不仅仅是苏绸,还有苏州的其他货物商件。
将沈族长绳之以法后,沈老爷就考虑过沈家的出路。
沈家一家子如今已经在闽地落脚了,而且,在闽州那些年,沈老爷虽然一直在蛰伏,却也在四处观察闽州的商行生态,在买了自家的福船后,亦屡屡来往府城跟海港两处。
有福升商行成功的前车之鉴,沈老爷的心也大了。
他亦想做海商。
“苏州的绫罗绸缎,不仅仅是京城那边受欢迎,便是销往南洋,亦是供不应求千金难买的贵价商品。”沈老爷跟顾冉如实道来,“我们先前来夏溪村时,因老本行便是干这个的,所以随身亦携带了不少苏绸,我们曾经拿了几匹苏绸到海港,给那些漂洋过海的红毛人跟南番人(南洋人),均对苏绸表示出极大的兴趣,出的价格,甚至比运往北地的那些行商要高。当时我们就想做将苏绸运往异邦他国的买卖,只是那时候碍于形势,不能做,如今没了阻碍,自然是大张旗鼓地做起来了。”
沈老爷找了苏州当地自己相信的人,组建起了自己的商队,将苏绸等货物运到泉港后,还去船坞花大价钱买了一艘大货船,在顾冉他们没有回来的时候,就与沈大郎亲自押货走了一遭南洋的几个国家:安南,暹罗,吕宋等等。
说起下南洋的见闻,沈老爷跟一道来的沈大郎均兴奋不已。
顾冉则瞪大了眼睛。
好家伙,这沈家人想得可真大胆,她都还没想着出国呢,他们倒是先她一步去了。
“我们这叫,亲身去视察一番,这些南番人对我们大盛朝的风物极为有兴趣,多数都在泉港收罗我们大盛国五湖四海的货物商品,尤其对我们带去的苏绸锦布感兴趣。”沈老爷乐哈哈道,“以后若是我们的商船不出航,亦可以直接从苏州买了苏绸杂缯后,送往泉港直接交易。”
“不仅是苏绸,大盛朝的陶瓷,香料,茶叶等等,都可以跟南番人亦或是红毛人做营生。”沈大郎道,“我们可以带了货物给这些南番人跟红毛人过眼,要的便卖与他们,或者是他们直接跟我们提要什么,我们的商船回苏州后,物色好相应的货物,采购后再送来泉港交易与他们。”
“没错,顾东家啊,我们做这海商,已经是迟了一步,已经有来自北地的各路海商,都跟南番人红毛人做了不知道多少年的交易了,就是闽州本地也有许多行商每年都跟他们做买卖的,就譬如,这当地的许多茶叶,就是热销品。”
顾冉点头。
她去泉港做橘子买卖的时候,当然亦见过不少跟大盛朝行商做营生的南番人或红毛人。
“那沈老爷要跟我聊的大买卖?”
“顾东家你不是栽种了许多橘子树吗?”
“没错。”
“坐船海航,自然是少不得要备上一些橘果的,还有我记得你还卖了不少橘子酱跟橘子罐头,跟福升做买卖?”
“也对。”
“所以,我言下之意,顾家贡橘,还有这些橘子酱跟橘子罐头,既可以提供给海船上的管事伙计,亦可以做远销南洋诸国的商品。”沈老爷直接问道,“顾东家怎么看?”
顾冉笑了。
顾家贡橘才传开没多久呢,听陆伯说,已经有上岛来洽谈提前预定顾家贡橘的不少行商了,如今看来,还得加上一个沈家大主顾。
“怎么,你们家的贡橘,不是都让人订了吧?”
“那倒没有。”顾冉得意地摸了摸下巴,“今年我们还多移植了几百棵橘子树,只是开花迟,结果也迟,那产量亦没无法提前预算,不知道沈老爷你要的是早熟橘果还是晚熟橘果,要多少?”
“橘果起码要三千斤,橘子酱跟橘子罐头,就得看顾东家届时能供多少与我们,我们这边,是有多少能要多少。”
“沈老爷豪气,看来你走南洋那一遭,是赚了不少吧?”顾冉问。
沈老爷父子彼此看了一眼,哈哈笑了起来。
难得下一次南洋,回来的沈家货船,自然是满载而归的,从南洋带回来的一半货物销与闽州的商行后,就已经赚回本了,至于另一半货物,运往苏州,又在当地赚了一笔。
来回一趟,便将沈家这些年没有做营生少赚的钱银给补回来了。
难怪做海商的,都能轻易赚得钵满瓢满。
看沈氏父子笑而不言,顾冉啧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