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0章
作者:仗剑至天涯      更新:2024-05-17 17:04      字数:1978
  该死的建虏,老子非要干死你们不可!
  崇祯皇帝倒张的剑眉,凌厉的双眸,看向王洽、李邦华他们,掷地有声的说道:“若在你们的心中,还有良知的话,朕希望你们能将遵化的耻辱,牢牢地刻在心里,一辈子都不要忘了!
  肆虐辽东的建虏残暴、弑杀,杀进我大明关内后,为震慑我大明,搅乱我大明,展开这等残忍血腥的屠杀。
  当前遵化城的惨剧,若还不能叫你们有所触动的话,那这仗就不用打了,趁早叫我大明出战的将士,丢掉手里的兵器,向建虏俯首称臣算了!”
  王洽、李邦华、卢象升他们,眸中闪烁着冷厉的光芒,垂着的双手紧握着,心中有种说不出的淤堵,压抑的他们快要爆炸了。
  从建虏偏师弃守遵化城,朝三屯营方向撤离,以天雄军为首的明军,在卢象升、张可大的指挥下,走进这如同地狱的遵化城内。
  在遵化城各处遍布干涸发黑的血迹,空气间挥之不去的淡淡血腥味,还有成堆被残忍杀害的遵化百姓,就那般出现在明军将士的眼前……
  此前皇太极率部攻打遵化城,为了激励麾下八旗将士,下令遵化城破可大索三日,这导致杀红眼的建虏,在攻进遵化城后,城内的大明百姓惨遭屠杀。
  沦为建虏宣泄的女人,随着大明做出的一系列攻势,使得她们遭受到非人的虐待,这累累的血债,不是一场大火能焚烧干净的。
  “在过去的两天,被屠杀的那些大明子民,都被我大明军队收敛尸骸,并用一场场大火焚烧,骨灰盛放在小小的瓦罐里。”
  崇祯皇帝伸出手,冷厉的目光,看向王洽他们说道:“但朕想要问问你们,这数万名盘踞在遵化上空的亡灵,他们心甘吗?
  身为大明的子民,他们所求不过是安定的生活,谁能够想象得到,有朝一日,凶残的建虏会杀到他们面前!
  这些话,朕不讲给那些底层的将士,朕就讲给你们听,朕想问一句,是你们一个个的算计重要,还是这国仇家恨重要!?”
  没有经历过生离死别,不知生命的难得可贵,崇祯皇帝从来就没有想过,有朝一日因为自己的一个决断,会导致成千上万的生命惨遭杀害。
  王洽、李邦华、卢象升他们,露出各异的神情,但心里却都有一个念头,那便是要叫建虏血债血偿!
  没有见到遵化惨剧前,对王洽、李邦华来讲,尽管他们被天子调进特设的军机处,然他们所做的一切,都是基于国朝安稳,能尽力驱逐走进犯的建虏,规劝天子不要独断专行,这也是他们所坚守的那份大义。
  所以在崇祯皇帝决意御驾亲征,要赶赴前线战场,来坐镇指挥大明各处军队,抗击进犯的建虏时,心里多少是不理解的。
  君子不立危墙之下。
  但碍于一些因素的影响,他们被迫强令自己,奉天子所下旨意行事,而在随驾出战的这段时间,当经历了一些事情后,王洽、李邦华的思想,又一点点的发生改变,对先前坚持的事情,慢慢的出现了松动,而直到见到遵化城内的惨剧后,那对他们所造成的的冲击是巨大的!
  “都出去吧。”
  崇祯皇帝转过身来,挥手示意道:“都下去想想,大明到底是怎么了,为何连自己的子民,都保护不了了?”
  “……”
  王洽、李邦华、卢象升、朱纯臣他们,看着崇祯皇帝的背影,一个个想要说些什么,但话到了嘴边,却怎么都说不出来。
  “沙沙沙~”
  此时的正堂内,响起一道道脚步声,王承恩面露忧色,看着自家皇爷的背影,但却跟着王洽他们一道,退出了正堂。
  崇祯皇帝按在书案上,额头青筋暴起,紧握的右手泛白,那冷厉的眼眸睁得极大,这是他第一次这般的愤怒。
  记忆中的后世,国泰民安,纵使外部局势激变纷扰,但生在那强大的国度,有一帮默默无闻的人,为了这份安定,为了这份和平,一直做着隐姓埋名的事情,一直都在负重前行。
  可是在这大明,却并没有这样的守护,国势颓废之下,连自己的子民,都无法保护周全,这种差距真真是太大了。
  “皇太极,你狠!”
  崇祯皇帝咬牙切齿道:“这累累血债,朕要一笔一笔的找你们讨要回来,这次要不把大明的血性打出来,这神京不回也罢!
  朕倒是想要瞧瞧,你建虏到底有多强,妈的,大明没有强军,被欺负成这个样子,真是够可以的!!”
  “砰砰!!!”
  怒不可竭的崇祯皇帝,怒拍着身旁的书案,那发出的响动,叫站在堂外的王洽、李邦华、卢象升、朱纯臣等人,下意识向前走了数步,想要走进正堂内,去看看天子怎么样。
  “诸位,皇爷需要安静。”
  王承恩横在众人身旁,伸手说道:“希望诸位能不要打扰皇爷,有什么事情,等皇爷传召吧。”
  “……”
  王洽、李邦华、卢象升他们,露出各异的神情,没有说话,相比较于朱纯臣的表现,王洽他们,要显得更为强烈一些。
  他们十年寒窗,考取功名,就是想为大明社稷,做出自己想做的事情,先前的种种姑且不提,但见到遵化城内的惨剧后,他们所能做的事情,那就是要将这血债血偿!
  现在大明各处的兵马,正在朝着三屯营方向汇聚,倘若那建虏奴酋皇太极,还没有杀红眼的娿,在知晓这一情况后,定然会统率麾下建虏八旗,驰援大军云集的三屯营,以确保最后一块立锥之地,不会被大明拔除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