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5节
作者:尤四姐      更新:2025-01-12 17:02      字数:6524
  太后照例没领情,“倒也不必麻烦,我这儿的膳房还能短了我的吃喝吗。等到了陵地,把先帝送进地宫,我也就安心了。”边说边低头吹了吹盏里漂浮的茉莉花,有意无意地提了一嘴,“先前你那位皇后在我这儿说笑打趣,让我认下余指挥的夫人做干闺女呢,你心里怎么想?”
  皇帝不动声色,只是轻轻瞥了边上站立的人一眼,“想是皇后看出母后器重余夫人吧,儿子不懂认干亲这门学问,一切全凭母后定夺。”
  太后的意思,不过想借着皇后敲打一下他,约束自己的言行。什么又是送冰,又是在廊子上私会的,毕竟是做皇帝的人,这种闲言传出去多不好听!
  不过话又说回来,看看面前这两个人,着实有种八竿子打不着的意思。余崖岸的夫人是个谨慎人儿,不像那种千年不曾见过男人的模样,况且人家又是新婚,自家男人也不差。皇帝呢,像是个断情绝爱的老僧,眼里只有他的江山和权柄。遇上了兴许会搭个讪,怎么也够不上有私情吧!
  太后低头呷了口茶,敲打过后又开始同情皇后,“我才刚也说了,太后认干亲,牵扯可太大了,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吧。你那皇后,是有些着三不着两,不过心眼儿不坏,瞧在她还怀着身子的份儿上,就不说她了,免得吓着她。”
  皇帝说是,知子莫若母,其实太后料准他事后会寻皇后的不自在,提前一步替皇后说了情,比他从旁的地方得知消息,再去责问皇后强。
  后来母子两个随意闲谈了几句,说起宜安太妃向太后陈情,要留在敬陵为先帝守陵的事儿。太后道:“我是舍不得让她在那里受苦的,遵化离京城三百里地,要想回去一趟不容易。她十五岁进宫,在宫里好几十年,不说旁的,总是锦衣玉食尊养着,在那儿算怎么回事?回头饮河水、挖野菜,老了老了过起苦日子来,那怎么能成!”
  可皇帝却有他的主张,沉吟了下道:“这事儿太妃早就和儿子提起过,儿子和母后一个想头,实在不忍让她在那儿受苦。可儿子也知道,太妃不是随口一说,她是深思熟虑过,心口如一的。这回又和您提起,儿子想,若她真这么打算,何不成全了她的念想。到底她无儿无女,没有牵挂,困在宫里几十年,对她来说着实煎熬。如果留在敬陵能让她余生快活些,儿子倒觉得不如顺了她的心意,准她奏请吧。”
  太后听完他的话,直愣愣看了他两眼,“困在宫里成了煎熬了?这也没苛待她呀。照你这意思,我也该留在陵地才是,来都来了,还回去干什么?”
  眼看着又要呛起来,皇帝忙起身拱手,“母后别多心,儿子断没有这个意思。太妃无人可牵挂,母后还有儿子,母后要留在敬陵,儿子是一千一万个不答应的。”
  一旁的楚嬷嬷也一个脑袋两个大,赶紧劝慰太后,“太妃是太妃,您是您。您肩上担着重责呢,不像她,无事一身轻。她要留下守陵,是她报效先帝爷的途径,万岁爷成全了她,先帝爷享殿里也有人照应,有什么不好。”
  太后这才作罢,半吞半含地松了口,“这事儿我不管了,随你怎么安排吧。”
  皇帝面对这位母亲,实在是心力交瘁,复又说了两句不痛不痒的话,到底行礼告退了。
  太后其实也有些后悔,好像存着心地和这儿子找茬似的。毕竟还有外人在呢,便转头看了看如约,尴尬道:“叫你瞧笑话了吧?”
  如约说不,“臣妇反倒羡慕太后和万岁爷呢,母子间不痛快了,拌两句嘴,那才是家常的味道。不像臣妇,母亲不在了,家人又不亲,想吵都找不见人,像个飘在人间的孤魂野鬼。”
  听得太后怜惜不已,“这孩子,多可怜见儿的。要不是碍于体统,我还真想认了你呢。如今虽不能如愿,咱们心里亲近,也是一样的。”
  如约忙说是,乖顺地仍旧侍奉在太后左右。
  人的脾气秉性是生在骨子里的,不因身上带着血海深仇,就变得面目全非。她生来招老一辈的喜欢,那时候族里有个刁钻的老姑奶奶,对谁都爱吹胡子瞪眼,唯独喜欢她,临到要过世了,还送了一个自己年轻时候常戴的翡翠白玉项圈给她。如今这位太后也是如此,对皇帝后宫里那些女人横挑鼻子竖挑眼,却莫名爱和她亲近。
  如约呢,实在是个聪明灵巧的女孩儿,把刚才送来的纹样对折起来,重又捧到了太后面前。
  太后低头看,这才发现勾勾绕绕,竟是宁王的年岁和小字。当即喜不自胜,直夸她有巧思。
  如约见她中意,笑着说:“老祖宗要是觉着好,那回京之后,臣妇就照着这个花样动针线了。”
  太后自然无可挑剔,复又叮嘱了几处务要留意的地方,如约一一记下了,方才从帐中退出来。
  因行在一圈围上了行障,命妇们随侍的婢女都留在了行在之外,这一程,她是独自一个人走的。
  天上星辉点点,月亮却不见了踪影,她就着远处的光向前,走了约摸二十来步吧,见不远处有个身影,正在暗处徘徊着。
  那是谁,她心里自然明白。待走近些,讶然叫了声万岁爷,“我以为您回去了呢……”左右瞧了一遍,“您在等人么?”
  这是明知故问,皇帝却不能承认,只说:“先前太后那些话,让朕拿不定主意,所以逗留了片刻。”
  如约了然颔首,“太后老祖宗话虽严厉些,却也是舍不得宜安太妃。”说罢又款款朝他褔了福身,“臣妇感激万岁爷体恤,向万岁爷谢恩了。”
  她说话留白,皇帝倒产生了揶揄的兴趣,“夫人这谢,来得莫名,谢朕什么?”
  他向来在底下人面前不苟言笑,如今眼角带着盈盈的笑意,连五官看上去都柔软了不少。
  如约仔细设想过,自己要是直截了当谢得明白,是不是就能引他往邪路上狂奔?也许会卓有成效,但得来太容易,接下来就得填进去更多,才能满足他日益庞大的胃口。
  相较于赤裸裸的情欲勾缠,可望不可即才更具悠长的余韵。她就要他念念不忘,难以得手,久而生怨,那么不需要她再引导,他自然会把余崖岸视作眼中钉。
  所以她答得委婉,“万岁爷对外子委以重任,是我们夫妇的荣耀。外子因公奔忙,臣妇也略得清闲,这都是万岁爷的恩典,臣妇怎能不对万岁爷感激涕零。”
  皇帝听了,心下虽有些失望,很不愿意她一口一个“外子”、一口一个“我们夫妇”。但不可否认,她进退有度,是位端庄高洁的小夫人。
  因为敬重,更不能轻举妄动。像赏看一盆花,明明那么鲜艳可爱,你要是折了它,它很快就会枯萎凋谢。所以他只能按捺再按捺,即便心里已经拧了十八道弯,面对她时,还是得保持得体的言行,不能因过于澎湃的情愫,吓着了她。
  微微舒了口气,他的谨小慎微,让他觉得自己沉浸在一个悠长而温软的梦里。梦里他不是杀伐决断的帝王,他是一个心有爱慕,切切惦念着她的男子。哪怕只得她一个微笑,或多说两句话,也让他觉得一切值得,不枉这阵子的坐立难安。
  “你陪朕……走一程,”他没有察觉,自己的语调里带了几分卑微的意味,“好么?”
  如约说好,“这行障圈得大,清净得很。”
  两个人相视,都抿唇笑了笑。
  四下没有第三个人,不知什么时候,连康尔寿也不见了。高高的帷幔隔出了一个纯净的世界,没有喧嚣纷扰,只有天顶的星子看得见地上的一切——应当不会告诉月亮吧!
  皇帝鲜少有这样的体验,他一直是被众人环绕的,即便在晋王时期,也没有时间和一位姑娘,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漫步徜徉。
  可是如今,却从她身上尝试到一种全新的情感。他忘了自己是高高在上的君王,那些外在的权力,是靠着无数弯下的脊梁扛起的,一旦远了,只有彼此,反倒可以平等地对话,就像两个普通人一样。
  鞋底踩踏过柔软的青草,发出沙沙的声响,如约见他沉寂,偏头问:“万岁爷在想什么?”
  皇帝“唔”了声,“想这夜好宁静,朕已经许久没有在晚间出来散散了。平日政务很忙,忙得没有空闲思量其他,等闲下来,又觉得无从说起……朕今儿逾越了,邀夫人同行,先前你也瞧见太后对朕那几句话了,你心里,八成也有些瞧不上朕吧,如此不受太后待见。”
  如约心下冷笑,可不是么,篡了她长子的位,还把唯一留下的血脉赶尽杀绝了。做了这么多丧良心的事儿,太后不待见,不是应当的吗。
  但想虽这么想,话自然不能这么说,要昧着良心极尽圆融,“万岁爷言重了,臣妇不敢有这样的想头。您是万乘之尊,天下共仰,世上谁人家中不闹家务呢,受长辈挤兑几句,大可不往心里去。”
  皇帝一哂,“闹家务?从前到后这场变故,你觉得只是闹家务吗?”
  自然不是的,轻飘飘一句闹家务,何等不负责任。他们兄弟争权夺势,却害了千百条性命,当年东宫的那些官员几乎被斩草除根,他们的冤屈,不是一句闹家务就能掩盖过去的。
  她心绪起伏,很想责问他,为什么要做得这么绝。可是话到嘴边不能出口,最后只化作一声幽微的叹息,“臣妇是小女子,不懂那些大道理。我只知道天下如今太平,百姓也安居乐业,万岁爷是勤政的好皇帝,这就够了。”
  她的话一句一句入耳,他低下头,垂眼看着皂靴落下来,踩弯了那些青草的腰,“如果朕说,朕不当这个皇帝就活不了,你信吗?”
  如约站住了脚,眼里带着似笑非笑的光,点了点头,“臣妇信。”
  每一个谋朝篡位的皇帝都是被逼的,若不是被逼,史书上就不好记载了。
  他没去探究她为什么答得斩钉截铁,悠悠抬起眼,望向广阔的天幕,忽然问她:“你见过鸟巢中的雏鸟吗?父母喂食,总是先紧着强而有力的那只,弱小的则弃之不顾。然后大鸟羽翼渐丰,为了争抢先机,一次次试图把弱小的那只顶出鸟巢。可是有一天,雏鸟长出了尖利的喙,狠狠咬断了大鸟的脖子。所以究竟是雏鸟太阴毒,还是大鸟罪有应得,依夫人之见,何如?”
  如约知道他在暗喻,皇位争夺你死我活是常事,不管是被迫反抗,还是生来爱权柄,都无可厚非。但东宫的官员何其无辜,也许路并不是他们自己选的,他们只是奉了先帝的命,当了太子的属官而已,就要落得家破人亡的下场吗?
  她有太多的不平,可惜当下无法和他理论。这个话题也不该再继续下去了,若是说得再深一些,她怕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。
  于是含糊地笑了笑,“成王败寇,古来如此。既登高位,总要放弃一些世俗的东西,您只做那个垂治天下的明君就是了,好人的帽子,您戴着不合适。”
  话音方落,皇帝便调转视线望向她,神色复杂难辨。半晌忽而一笑,“夫人说得很是,朕已登高位,错也是对,何必在乎那些世俗的名头。那么眼下朕有个问题,想请教夫人,朕心里装着一个人,碍于礼教惶惶不可得。依夫人之见,朕是应当动用手上权力达到目的呢,还是继续隐忍,挣个好人的名声?”
  第52章
  这个刁钻的问题像一柄刀,划开了彼此间半遮半掩的薄纱,至少皇帝是这么认为的。
  心跳隆隆,他想起年少的时候,站在先帝面前等他评点文章,也是一种类似生死难断的惊惶,紧张得掌心生汗,不知道接下来自己的命运会是怎样。
  子对父,有天生的敬畏,那是应当的。让他意想不到的是现在的自己,在面对一个女人时,竟也产生了同样的感觉。
  提心吊胆,微微晕眩,他看着她的脸,渴望又担忧。这种复杂的感情让他手足无措,他才明白由爱生怖,竟是如此念力惊人。
  可她究竟明不明白呢?若说明白,她的眼睛清澈如泉,看不见一丝不安;若说不明白,她明明那么剔透,怎么会看不穿他的困惑?
  可她就是一副不明所以的样子,他早就巨浪滔天了,她还是小溪里涓涓的流水。
  她和他不一样。
  她可以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上,头头是道地同他分析,分析之前不忘吹捧一句,“能被万岁爷惦念着,那位姑娘该是多大的造化呀!不过万岁爷说碍于礼教,那么臣妇想着,还是三思而后行吧。倒不是为着万岁爷贪图好人的名头,是为成全那人的体面。”
  他不甘心,有些负气地说:“朕可以给她尊荣,给她想要的一切。”
  如约笑道:“万岁爷不该想着过后她能得到什么,而是应当考虑之前她会先失去什么。恕臣妇直言,要是两情相悦,也不会令万岁爷为难了。万岁爷有慈悲心肠,已然都隐忍到了今天,也不在乎再等一阵子。说不定什么时候守得云开了,到时候两下里不为难,在一处也顺理成章,这样不是更好么。”
  她说得诚恳又务实,终于让他动荡的内心,渐渐平复下来。
  朦胧中凝视她,他已经可以确定,她确实是听懂他的话了。但她的意思也明明白白,不能够。
  虽然她给了他一点希望,说什么守得云开……但这不是为了敷衍吗?她还是心有忌惮,不敢彻底得罪他,所以委婉地劝退他,希望有朝一日能“不为难”。
  皇帝轻叹了口气,看来是自己过于急进了,冒冒失失一番话,吓着了她,也坏了自己的威仪。
  他得重新把这份体面拾掇起来,只得换了个话风,笑道:“余夫人言之有理,朕是一时情急,没顾上那么多。所幸有夫人当头棒喝,才让朕免于出错,朕应当谢谢夫人。”
  如约摆了摆手,“万岁爷这么说,臣妇哪儿敢当呢。不过是信口胡诌两句,让万岁爷见笑了。”
  话到这里,客套又生分,保持着不远不近的距离,对如约来说才是最好的。
  彼此沉默下来,在这行障圈起来的小世界里,踏着细碎的星光并肩走了一程,再往前,就是白纱灯笼的地界了。
  几乎是心照不宣地,两个人自发让开一些,迈进了灯火辉煌的去处。谁也不知道前一刻,曾有那样一场暗潮汹涌的对弈发生过,这份跌宕的心绪,如今已像水面上的涟漪,一圈圈地震荡开,渐渐归于平静了。
  如约还是保持着得体的言行,将要走到行障的出口处,顿住步子回身冲他温和地笑了笑,“夜深了,万岁爷早些回去吧。荒郊野外蛇虫多,别扰了圣驾。”
  皇帝点点头,想起她的伤处来,“你好些了吗?”
  如约说好多了,“已经结了痂,不疼了。”
  他方才放心,又恢复了一贯儒雅淡漠的样子,“今晚和夫人谈起的这些话,不足为外人道。请夫人替朕周全,就算在余大人面前,也不要提起半分。”
  如约说自然,“请万岁爷放心。”
  皇帝想了想,复又叮嘱了一句,“这两日要加紧赶路了,入了遵化路途颠簸,即便坐在车里也要小心。还有,朕听苏味说你胃口不好,无论如何要尽力多吃一些,身底子好了,才不易中暑气。”
  他一样一样吩咐,她脸上一直挂着的笑容,反倒慢慢消失了。
  大约是想起了婚姻中的困惑吧,她低头应着是,一面道:“万岁爷这心田……叫臣妇说什么好呢。那么些繁重的政务压在肩头,还不忘看顾臣妇,让臣妇感激涕零。”
  这段话里有对天恩的敬谢,想必也有实实在在的感慨吧。最寻常不过的叮咛,让她脸上神情有了微妙的变化,愈发让他认定了,这么好的姑娘,本不该落进余崖岸那样的人手里。
  可是惆怅归惆怅,眼下他也只能远观罢了。刚才那伴着星辉的一路,是严谨的帝王征程上,难得的一次奇幻之旅。走到光亮处,这段旅程便结束了,多遗憾!
  再深深凝望她一眼,他终于调开了视线,“朕也感激余夫人为朕答疑解惑,时辰不早了,夫人请回吧。”
  如约退后两步,向他拜伏下去,然后携着莲蓉,返回她的小帐去了。
  皇帝就站在那里,看她一步步走远。他自然知道这送葬的队伍里,开始流传关于他们的谣言,他自己是并不在乎的,却唯恐她处境艰难,有损名声。
  他唤了声“来人”,康尔寿从行障的一角蹦了出来,三步并作两步上前听令,“万岁爷,奴婢在。”
  那远去的身影,早就消失在茫茫黑夜里。皇帝这时才收回视线,淡声吩咐:“流言甚嚣尘上,该压制了。你去传令锦衣卫,把那个传谣的人给朕揪出来。不必就地处置,别惊扰了太后和太妃们,拿住了即刻送回京城,交锦衣卫衙门承办,是杀是剐,不必回朕。”
  康尔寿道是,“那天廊子外头站班儿的,无非那几个人,要查起来很容易。”顿了顿小心询问,“万岁爷这就回去吗?才刚皇后娘娘打发人来请您,说身上不大好,问万岁爷得不得闲,请万岁爷上皇后帐子里瞧瞧去。”
  皇帝想起她先前那番言论,本以为她回去之后能想明白,结果到底没沉住气。自己先前是消了火,不想再和她计较了,没想到她等不及“劝解”魏如约,打算先来对他晓以大义了。
  也罢,有些话早晚要说出口,那就择日不如撞日吧。
  他提起曳撒,循着被踩踏出来的小径,直去了皇后的大帐。
  阎皇后这会儿还在和自己过不去,因太后的那句话耿耿于怀。听见外面忽然通传,说皇上来了,赶忙整整仪容出来迎接,一面行礼,一面把人搀进了大帐里。
  皇帝对待后宫,尚且有一副温和的面貌,“朕听说你身上不适,究竟是哪里不好,传太医瞧了吗?”